1. 首页>动态要闻 > 信息

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作者:刘书远
2020-02-20
信息

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一、杨玉环是怎么死的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杨玉环大大得罪了玄宗,玉环的从兄杨国忠请教吉温,吉温跑过去对玄宗说:“宫里女人犯错该死,但为啥吝惜宫中一席之地让她在外头受辱?”这话让玄宗动容,又不吃饭了,并马上派人给她送东西。

杨玉环请送东西的人转告玄宗:我罪该万死,但我除了身体发肤以外都是皇上赐的,我快死了,没啥能报答的。拿刀割断一缕头发说,拿这个当纪念。

玄宗很心疼,马上将杨玉环接回来,然后又给玉环的娘家人大量赏赐。 而且每一次危机化解之后,两人感情都会加深一层,杨玉环会更得宠,她的家人会得到更高的地位。

真有点像民间俗语:磕磕绊绊到百年。 杨玉环被唐玄宗宠纵,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曾经为了让李白替杨玉环写歌词逼着高力士替李白磨墨、斟酒、脱鞋;一次杨玉环一时兴起,竟要高力士唱歌制曲,高力士知道一个太监唱起歌来定会十分难堪,首先就是嗓音不对,公鸭嗓怎么唱歌,不肯出丑,杨贵妃当着唐玄宗的面,借着他的威势,开口就要打高力士一百个嘴巴,一千下屁股,虽然没有打足实数,也打得高力士血迹斑斑,声声讨饶。玄宗不但不阻拦,还开怀大笑。

今天看来,当时高力士既无奈,又有巴结杨玉环、讨好唐玄宗之嫌。这种痛苦非常人受得。

杨玉环爱吃鲜荔枝。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更表现在不远千里、不惜工本,诏令岭南节度使专司其事,设飞驿传送岭南荔枝,让杨玉环吃上鲜荔枝。

按当时的条件,荔枝保鲜一般在七天之内,为了博得杨玉环浅浅的一笑,不知累死了多少马匹,累坏了多少儿郎,踏坏了多少庄稼。 杨贵妃一人得志,万人升天。

自杨玉环被封为贵妃,她已死的父亲被追封为大尉齐国公,叔父被拜为光禄卿,兄弟杨铦为鸿胪卿,杨裿为侍御史,杨钊为司空,并获赐名国忠,长姐玉佩封为韩国夫人,三姐玉筝封为虢国夫人,八姐玉钗封为秦国夫人。正是:“姐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这些得到杨玉环好处的人们,常常为虎作伥,为非作歹,最后都受到杨玉环的保护。 安禄山是边防一位混血将领,后来加入边防军的杂牌部队获得迅速升迁。

公元743年后,他兼任三个地方节度使,总揽境内文武诸事。皇上十分宠信他。

安禄山来朝,皇上命玉环的姐妹与他结拜为兄妹。杨玉环为了笼络安禄山,把这个比自己大20来岁的人认做干儿子,在宫中数度赐宴。

安绿山得势也与杨玉环有关。 公元756年,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变,促使繁盛的大唐王朝由此走向衰败,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公元756年7月14日,安禄山统领的叛军大举攻入长安,接到密报的唐玄宗连夜带领嫔妃以及贴身禁军仓皇出逃。第二天,逃亡队伍到达陕西境内的马嵬坡。

就在这时,随行的将士突然起义反叛,当朝宰相杨国忠瞬间死于乱军之中。随后,叛乱的将士将愤怒的矛头指向了杨国忠的姐姐——玄宗最为宠爱的杨贵妃、这个大唐最美丽的女人。

70多岁的老皇帝,最终没有保住自己爱妃的生命,一代绝世美女香消玉殒在荒凉的马嵬坡上。 马嵬兵变,实际上是李亨(唐肃宗)发动的。

50多岁的老太子李亨,一直担心自己活着当不了皇帝。他的兵变,或者说是被70多岁还不肯放权的老子玄宗“逼”的。

杨贵妃死于马嵬坡,葬于马嵬坡,在官方文书中,应已确定无疑。但杨贵妃不曾死的传说,在当时即已有了。

有人说,她并没有死,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杨玉环被日本商人趁返国之机弄到了日本。至今日本还有许多关于杨贵妃的传说、器物、庙宇、坟墓及好几本有关她的书。

一说杨贵妃东渡,侍女从人,大多死去,杨贵妃到达日本后不久亦死。另一说,杨贵妃受到日本礼遇,还有一些故事留下。

亦有说杨贵妃到了日本之后,仍有信息托遣唐使带给玄宗…… 各种说法也不相同,从史书的缝隙中找线索,这都有可能。 马嵬兵变的最根本目的只在除去杨国忠,迫杨贵妃死,旨在损玄宗的尊严。

验尸云云,叛军之将陈玄礼不会认真。再者,陈玄礼以一个军人叛迫皇帝之后,如再认真验看贵妃遗体,亵渎之罪大矣。

这方面,史书所载亦已很明白:四军将士闻杨贵妃死讯即欢呼,陈玄礼免甲胄而拜,说明他们并未去验看杨贵妃的遗体。 杨贵妃被缢,执行者是内侍们,可能缢至气绝而未毙命。

以杨贵妃死而解围罢乱,皇帝不忍看,皇帝走后,贵妃复苏。杨玉环待人仁厚,内侍们定会设法救援。

往返途中的寿王李瑁和高力士,肯定也会施以援手。所以不曾死也确系可能。

二、杨贵妃怎么死的

关于杨贵妃的死因,历史上有多个不同的说法。

目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杨贵妃在安禄山叛变中死于马嵬坡。 具体解释: 《旧唐书》卷五一讲,安禄山反叛,玄宗等逃离长安,途径马嵬坡时,赐死杨贵妃,并葬于此地。

玄宗后来自蜀地重返京都,念及旧情,密令改葬。当挖开旧冢时,发现“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 因为杨国忠的错误决策,本该固若金汤的潼关天险被叛军很快就攻破,长安城危在旦夕,玄宗惊慌,连夜带着杨贵妃和皇宫禁卫军以及一部分文武大臣逃往四川,跑到马嵬驿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中午了,众将士又饥又饿,心里满是怨气,正好看到杨国忠和吐蕃人在一起,于是就大喊“杨国忠勾结胡人”冲上去将他乱刃分尸,参与哗变的士兵越来越多。

傍晚的时候大批士兵包围了玄宗和贵妃所在的驿站,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来见玄宗,对他说道“士兵们情绪激动之下杀死了宰相杨国忠,现在心中忧惧,害怕您秋后算账,所以想请您杀死贵妃”玄宗回道“这都是我的过错,与贵妃无关”士兵们不从,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然就不再跟随玄宗去四川了。眼看着一场更大规模的哗变就要出现,玄宗无奈,只能向将士们妥协,含泪杀死了杨贵妃。

《新唐书》中的记载与《旧唐书》大致相同,由此可见,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坡。后人传说贵妃没死,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扩展资料: 关于杨贵妃死因的其他说法: 1、死于佛堂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 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 后患。

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 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

《唐国史补》记载:高 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 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

乐史的《杨太真外传》 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

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 指出:“所可注意者,乐 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 恐是受香山 (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 果尔,则殊可笑矣。”

乐史的说 法来自《唐国史补》,而李肇的说法恐怕是受《长恨歌》的影响。 杨贵妃自缢死于佛堂中。

陈玄礼及禁卫军的将官看着这个过程,确认杨贵妃已死后,再出来跟禁卫军士兵解释,过了很久聚集的士兵才散去归队。 2、死于乱军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

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 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 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

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 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3、吞金而死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 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

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 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

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

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

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

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 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 在。

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旧唐书·卷五十一杨贵妃传》) 4、逃往日本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最后逃亡到日本。

1984年出版的《文化译丛》第五期,张廉译自日本《中国传来的故事》一文说,当时马嵬驿被继死的,乃是个待女。禁军将领陈玄礼为贵妃美色所吸引,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待女代死。

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今上海附近扬帆出海,经海上漂泊,辗转来到日本久谷町久,最终在日本安度晚年。 5、贬为廉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杨贵妃没有死在马嵬驿,只是被贬为廉人,并被下放于民间。

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及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本人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蕴含着另一种意思。

假设以“长恨”为篇名,写到马嵬就不写了,何苦还要。

三、那杨贵妃是怎么死的啊

唐朝中期安史之乱时,禁军将领陈玄礼等 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

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 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

《唐国史补》记载:高 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 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

乐史的《杨太真外传》 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

四、历史上杨贵妃是怎么死的呢

在马嵬驿,被唐玄宗赐死。

丙申(十四日),玄宗一行到了马嵬驿,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杀掉他,于是就让东宫宦官李辅国转告太子李亨,李亨犹豫不决。这时有吐蕃使节二十余人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没有吃的,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士卒们就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有人用箭射击,射中了杨国忠坐骑的马鞍。杨国忠急忙逃命,逃至马嵬驿西门内,被士兵追上杀死,并肢解了他的尸体,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然后杀了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与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御史大夫魏方进说:“你们胆大妄为,竟敢谋害宰相!”士兵们又把他杀了。韦见素听见外面大乱,跑出驿门察看,被乱兵用鞭子抽打得头破血流。众人喊道:“不要伤了韦相公。”韦见素才免于一死。士兵们又包围了驿站,玄宗听见外面的喧哗之声,就问是什么事,左右侍从回答说是杨国忠谋反。

玄宗走出驿门,慰劳军士,命令他们撤走,但军士不答应。玄宗又让高力士去问话,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玄宗说:“这件事由我自行处置。”然后进入驿站,拄着拐杖侧首而立。过了一会儿,京兆司录参军韦谔上前说道:“现在众怒难犯,形势十分危急,安危在片刻之间,希望陛下赶快作出决断!”说着不断地跪下叩头,以至血流满面。玄宗说:“杨贵妃居住在戒备森严的宫中,不与外人交结,怎么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高力士说:“杨贵妃确实是没有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还在陛下的左右侍奉,他们怎么能够安心呢!希望陛下好好地考虑一下,将士安宁陛下就会安全。”

玄宗这才命令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她。然后把尸体抬到驿站的庭中,召陈玄礼等人入驿站察看。陈玄礼等人脱去甲胄,叩头谢罪,玄宗安尉他们,并命令告谕其他的军士。陈玄礼等都高喊万岁,拜了两拜而出,然后整顿军队准备继续行进。韦谔是韦见素的儿子。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与她的小儿子杨、虢国夫人与她的儿子裴徽都乘乱逃走,到了陈仓县,被县令薛景仙率领官吏抓获杀掉。

五、杨贵妃是咋死的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失陷,潼关失守。

盛唐天子唐玄宗仓皇逃离京师长安,其宠妃杨玉环死于马嵬驿。这非常引人注目的一幕,不知引起多少文人墨客的咏叹。

然而,文人赋咏与史家记述是不尽相同的,对于杨贵妃的最后归宿,至今还留下许多疑团,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

《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

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

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乐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恐是受香山(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

果尔,则殊可笑矣。”乐史的说法来自《唐国史补》,而李肇的说法恐怕是受《长恨歌》的影响。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

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

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

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

贵人饮金屑,攸忽 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

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

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还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

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盖另有所长。

如果以“长恨”为篇名,写至马嵬已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职是之由,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当时六军哗变,贵妃被劫,钗钿委地,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

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就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

值得注意的是,陈鸿作《长恨歌传》时,唯恐后人不明,特为点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世所不闻”者,今传有《长恨歌》,这分明暗示杨贵妃并未死。

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远走美洲。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

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飘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终其天年。由上述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愈来愈生动,当然,离开史实也愈来愈远。

其实,杨贵妃在马嵬驿必死无疑。《高力士外传》认为,杨贵妃的死,是由于“一时连坐”的缘故。

换言之,六军将士憎恨杨国忠,也把杨贵妃牵连进去了。这是高力土的观点。

因为《外传》是根据他的口述而编写的,从马嵬驿事变的形势来看,杨贵妃是非死不可的。缢杀之后,尸体由佛堂运至驿站,置于庭院。

唐玄宗还召陈玄礼等将士进来验看。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驿,旧、新《唐书》与《通鉴》等史籍记载明确,唐人笔记杂史如《高力士外传》、《唐国史补》、《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等也是如此。

民间传说杨贵妃死而复生,这反映了人们对她的同情与怀念。“六军”将士们以“祸本尚在”的理由,要求处死杨贵妃。

如果人们继续坚持这种观点,那么,杨贵妃就会被当作褒姒或者妲己一类的坏女人,除了世人痛骂之外,是不可能有任何的赞扬。即使她。

六、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杨玉环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杨贵妃是被缢死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 。陈玄礼向唐玄宗上奏:“国忠谋反已被诛杀,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杨国忠刚被杀,陈玄礼就跳出来代表禁军将士诉说他们的忧虑——如果杨贵妃依然留在皇帝身边,那么,诛杀杨国忠的将士们心里就更不会安宁,军心就更慌乱。

这是一个明显的要挟。一边是江山,一边是美人,你比较喜欢哪一个?

唐玄宗缄默不语,他认为,杨贵妃久居深宫,即便杨国忠谋反,她又怎么会知道?她是无辜的,杀她就是杀害无辜。

但是,此刻的情况是,如果不杀杨贵妃,军心乱了,不光是失掉江山的问题,你这个陛下的性命恐怕也难保全。

高力士这时候也禀告唐玄宗:贵妃确实无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宰相,贵妃仍在左右,将士岂能心安,陛下应审时度势,方可保住平安。

唐玄宗感到一种无力回天的虚弱。无奈之下,只得命高力士传谕,赐杨贵妃死。

这一年,杨贵妃三十八岁。她被缢杀在佛堂。死后,陈尸于天井,让禁军将士们看到杨贵妃真的死了。将士们这才安心,护送唐玄宗往西而行。

推荐阅读
  • 日照好玩的地方和吃海鲜应该去哪听说日

    日照好玩的地方:万平口:"旅游来日照,必到万平口",已成为各地游客的共识。刘家湾赶海园:以赶海系列活动为主,集旅游、休闲、度假、民俗、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园。竹洞天: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城区西端的将帅沟毛竹…

    信息 2024-09-20
  • 什么是铸造

    铸造是指将室温中为液态,但不久后将要固态化的物质倒入特定形状的铸模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 被铸物质多半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沙、金属甚至陶瓷。 因应…

    信息 2024-09-20
  • 变形金刚中博派和狂派各有哪些人物

    博派:擎天柱,铁皮,大黄蜂,爵士,棘齿。狂派:威震天,红蜘蛛,眩晕,吵闹,萨克,碎骨魔,路障,迷乱。…

    信息 2024-09-20
  • 一平方毫米的铜线能过多少安的电流

    1平方毫米的铜线在不同电流下通过的安培数不同。最大是18A:(1)60A以下,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6A;(2)60~100A,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5A;(3)100A以上,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2.5A 。…

    信息 2024-09-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有规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

    信息 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