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动态要闻 > 信息

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作者:张夕华
2020-02-21
信息

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一、【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地表下面,越深温度越高.在距离地面大约32公里的深处,温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岩石熔化时膨胀,需要更大的空间.世界的某些地区,山脉在隆起.这些正在上升的山脉下面的压力在变小,这些山脉下面可能形成一个熔岩(也叫“岩浆”)库.这种物质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熔岩库里的压力大于它上面的岩石顶盖的压力时,便向外迸发成为一座火山.喷发时,炽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突然冒出.这些物质堆积在开口周围,形成一座锥形山头.“火山口”是火山锥顶部的洼陷,开口处通到地表.锥形山是火山形成的产物.火山喷出的物质主要是气体,但是象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体物质也喷了出来.实际上,火山岩是被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当岩浆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是,它的温度和压力开始下降,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岩浆就变成了火山岩.1991年,日本、菲律宾的火山相继爆发,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们不禁想起,公元79年8月24日,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将整个庞贝城及七万居民统统埋在火山灰中的历史惨剧.那么,火山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人类能准确地预报或制止火山的爆发吗?许多科学家正在尽力探索这一问题,有的科学家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科学家们认为,驱动火山活动的能量深深地隐埋在地下65公里到80公里处,而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井是80年代苏联打成的,深12公里.科学家现在还不可能将实验仪器置于理想的深处,去探测火山爆发之源.目前,研究火山的主要方法有:采用轨道卫星、计算机和高度精密的仪器对喷发中的火山进行观测、收集并分析各种数据;在实验室对火山口的岩石和火山喷发生物进行分析或做模拟实验以推测火山爆发的机制.近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几种火山形成的假说,主要有:板块理论.六十年代中期兴起一种新的大地构造理论——板块结构理论.它认为岩石圈的构造单元是板块.全球可被划分为六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火山学家根据这一理论认为,当组成地球最外层的巨形岩石板块之间发生碰撞及挤磨时,俯冲带的温度大幅度上升,甚至达到使地壳下面的岩石发生部分熔融的程度,从而导致火山的形成.由于世界上绝大部分火山都分布在各个板块的边缘地带,看来这种解释是合理的.热点理论.夏威夷群岛火山是人们研究较多的火山.但夏威夷群岛离最近的板块边缘有3200公里.显然用板块理论解释是行不通的.热点理论认为,夏威夷群岛是由地球内部一个神秘的“热点”形成的.当太平洋板块在这个热点上移动时,板块底层岩石就被熔化,借助地下的压力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岩浆库,最后变成火山.这一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夏威夷群岛形成的过程,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于热点是产生于地核深处还是局限于该地区地壳底部尚有争论.此外,有的火山学家研究了冰川变化与火山活动的关系,较好地解释了冰岛、潘特莱里亚岛火山的活动.总之,目前尚未找到,或者可能根本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理论可以解释世界各地的火山为什么会喷发.也许不同地区的火山有着不同的成因.。

二、火山是怎么形成

火山形成的原因(一)板块构造学说主张板块的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软流圈的热对流造成的。

而当板块互相推挤,密度较高的一边会下降到另一边下方,称作隐没,而发生隐没的带状地区称为隐没带或聚合性板块交界。地底的高温会将隐没的板块熔融,形成岩浆。

岩浆借由浮力缓缓上升,最后聚集成为岩浆库,就是火山底部储存岩浆的场所。而当岩浆中的气体压力累积到一个程度,火山就爆发了。

例如:环太平洋地区的火山,大多为此种火山。 有些火山分布在板块的张裂性交界上,也就是两个板块分离的带状地区。

在这种地区,高温的地函物质会上升,形成海底火山山脉,称作中洋脊。在距离地面大约32公里的深处存在大量高温液体,其温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岩石熔化时膨胀,需要更大的空间.世界的某些地区,山脉在隆起.这些正在上升的山脉下面的压力在变小,这些山脉下面可能形成一个熔岩(也叫“岩浆”)库.这种物质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熔岩库里的压力大于它上面的岩石顶盖的压力时,便向外迸发成为一座火山.喷发时,炽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突然冒出.这些物质堆积在开口周围,形成一座锥形山头.“火山口”是火山锥顶部的洼陷,开口处通到地表.锥形山是火山形成的产物.火山喷出的物质主要是气体,但是象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体物质也喷了出来.实际上,火山岩是被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当岩浆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是,它的温度和压力开始下降,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岩浆就变成了火山岩.火山形成的原因(二)火山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穹状喷出物围绕着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

火山喷出口是一条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质堆积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气携带到高处而扩散到几百或几千公里外的地方。火山的形成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

地壳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熔融并与母岩分离,熔融体通过孔隙或裂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富集而形成岩浆囊。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

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阻止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通过薄弱带向地表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溶解在岩浆中挥发份逐渐溶出,形成气泡,当气泡占有的体积分数超过75%时,禁锢在液体中的气泡会迅速释放出来,导致爆炸性喷发,气体释放后岩浆粘度降到很低,流动转变成湍流性质的。

如若岩浆粘滞性数较低或挥发份较少,便仅有宁静式溢流。从部分熔融到喷发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差别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火山活动。

三、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在距离地面大约32公里的深处,温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

岩石熔化时膨胀,需要更大的空间。世界的某些地区,山脉在隆起。

这些正在上升的山脉下面的压力在变小,这些山脉下面可能形成一个熔岩(也叫“岩浆”)库。这种物质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

熔岩库里的压力大于它上面的岩石顶盖的压力时,便向外迸发成为一座火山。 喷发时,炽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突然冒出。

这些物质堆积在开口周围,形成一座锥形山头。“火山口”是火山锥顶部的洼陷,开口处通到地表。

锥形山是火山形成的产物。火山喷出的物质主要是气体,但是象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体物质也喷了出来。

实际上,火山岩是被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当岩浆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是,它的温度和压力开始下降,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岩浆就变成了火山岩。 大多数火山如不是广阔圆丘形的盾状火山,就是火山坡陡峭成锥形的成层火山。

盾状火山由多层流动性很高的熔岩堆积而成,因为熔岩在硬化前可以流到很远的地方,结果便形成倒置浅碟似的低矮圆丘形山。盾状火山的山坡虽然不陡峭,但是火山本身可以非常巨大,夏威夷的冒纳开亚火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海床计起,高三万多英尺,比喜玛拉雅山的珠穆琅玛峰还高,只是其海拔高度不及后者而已。

成层火山是由较复杂的喷发循环形成的。火山口交替喷出熔岩及火山灰及其其它固体物质,因此形成一层熔岩、一层岩屑的陡峭山坡。

有时熔岩会从副火山口喷出,在山坡上形成所谓的寄生火山锥。但在一些成层火山山坡上,并无寄生火山锥破坏外观,而许多成层火山,例如日本的富士山,更以几近完美的对称山形著称于世。

四、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大多数火山如不是广阔圆丘形的盾状火山,就是火山坡陡峭成锥形的成层火山。

盾状火山由多层流动性很高的熔岩堆积而成,因为熔岩在硬化前可以流到很远的地方,结果便形成倒置浅碟似的低矮圆丘形山。盾状火山的山坡虽然不陡峭,但是火山本身可以非常巨大,夏威夷的冒纳开亚火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海床计起,高三万多英尺,比喜玛拉雅山的珠穆琅玛峰还高,只是其海拔高度不及后者而已。

成层火山是由较复杂的喷发循环形成的。火山口交替喷出熔岩及火山灰及其其它固体物质,因此形成一层熔岩、一层岩屑的陡峭山坡。

有时熔岩会从副火山口喷出,在山坡上形成所谓的寄生火山锥。但在一些成层火山山坡上,并无寄生火山锥破坏外观,而许多成层火山,例如日本的富士山,更以几近完美的对称山形著称于世。

板块构造学说主张板块的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软流圈的热对流造成的。而当板块互相推挤,密度较大的一边会下降到另一边下方,称作隐没,而发生隐没的带状地区称为隐没带或聚合性板块交界。

地底的高温会将隐没的板块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借由浮力缓缓上升,最后聚集成为岩浆库,就是火山底部储存岩浆的场所。

而当岩浆中的气体压力累积到一个程度,火山就爆发了。例如:环太平洋地区的火山,大多为此种火山。

有些火山分布在板块的张裂性交界上,也就是两个板块分离的带状地区。在这种地区,高温的地函物质会上升,形成海底火山山脉,称作中洋脊。

热点的移动形成火山岛链还有一些火山并不位于板块的交接处,例如美国黄石复式破火山口及夏威夷群岛。 火山学家称这些火山是坐落于“热点”上。

目前热点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科学家普遍认同热点是由地函底部上升的“热柱”造成。当板块在热点上做水平移动时,便有一连串的火山生成。

这样作用连续发生后,会造成一系列的火山岛群,而离热点越远的火山其生成年代越老。 。

五、【火山里面的岩浆是怎么形成的

火山喷发 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一般有这样一些分类:1、裂隙式喷发 岩浆沿着地壳上巨大裂缝溢出地表,称为裂隙式喷发.这类喷发没有强烈的爆炸现象,喷出物多为基性熔浆,冷凝后往往形成覆盖面积广的熔岩台地.如分布于我国西南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二迭纪峨眉山玄武岩和河北张家口以北的第三纪汉诺坝玄武岩都属裂隙式喷发.现代裂隙式喷发主要分布于大洋底的洋中脊处,在大陆上只有冰岛可见到此类火山喷发活动,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2、中心式喷发 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中心式喷发.这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又可细分为三种:宁静式:火山喷发时.只有大量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宁静溢出,顺着山坡缓缓流动,好象煮沸了的米汤从饭锅里沸泻出来一样.溢出的以基性熔浆为主,熔浆温度较高,粘度小,易流动.含气体较少,无爆炸现象、夏威夷诸火山为其代表,又称为夏威夷型.这类火山人们可以尽情地欣赏.爆烈式;火山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同时喷出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碎屑物质,喷出的熔浆以中酸性熔浆为主.1902年12月16日,西印度群岛的培雷火山爆发震撼了整个世界.它喷出的岩浆粘稠,同时喷出大量浮石和炽热的火山灰.这次造成26000人死亡的喷发,就属此类,也称培雷型.中间式:属于宁静式和爆烈式喷发之间的过渡型.此种类型以中基性熔岩喷发为主.若有爆炸时,爆炸力也不大.可以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长期平稳地喷发,并以伴有歇间性的爆发为特征.以靠近意大利西海岸利帕里群岛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为代表.该火山大约每隔2-3分钟喷发一次,夜间在50公里以外仍可见火山喷发的光焰,故而被誉为“地中海灯塔”.又称斯特朗博利式.有人认为我国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属于这种类型.3、熔透式喷发 岩浆熔透地壳大面积地溢出地表,称为熔透式喷发.这是一种古老的火山活动方式,现代已不存在.一些学者认为,在太古代时,地壳较薄,地下岩浆热力较大,常造成熔透式岩浆喷出活动.决定火山喷发形式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岩浆的性质,二是喷发时固体、气体、液体三者的比例.岩浆根据其含二氧化硅的多少,可以分为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基性岩浆粘性小,流动性大,又称玄武岩岩浆,由这种岩浆引发的火山活动爆发较少,岩浆能在地面作较远距离的流动,并形成奇特的景观 .酸性岩浆粘性大,流动性差,由此引发的火山活动活动凶猛强烈.除此以外,以气体为主的喷发最强,称为“爆炸”;以固体为主的喷发次之,称为“喷出”;以液体为主的最弱,称为“流动”;三者都有的强度较大,称为“喷射”.。

六、【请问火山爆发是怎么引起的

世界上的火山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爆发的强弱也不同.印度尼西亚松巴圭岛上的坦博拉火山,是一座“脾气”暴躁的火山.它在1815年4月5日爆发时,爆炸声震撼了远在1600公里外的苏门答腊岛,烟雾尘埃使得480公里的范围内日月无光.这次爆发持续了3个多月,喷出物质150立方公里,把山头削掉了1250米,形成了一条11公里长的火山口.这次火山爆发相当于20万颗原子弹爆炸的能量,或者相当于1976年我国唐山大震释放的能量的500倍.夏威夷群岛上的火山则是“脾气”温顺的火山,爆发时,火山的熔岩只是平静地流出,形成了壮观的熔岩瀑布和熔岩河流.火山爆发是怎样造成的呢?原来,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火山可分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前面讲到的坦博拉火山和夏威夷群岛上的火山,现在还在活动,这就是活火山.死火山是指史前有过活动,但历史上无喷发记载的火山.我国境内的600多座火山,大都是死火山.有些火山在历史上有过活动的记载,但后来一直没有活动,这种火山就称作休眠火山.休眠火山可能会突然“醒来”,成为活火山.猛烈的火山爆发会吞噬、摧毁大片土地,把大批生命、财产烧为灰烬.可是令人惊讶的是,火山所在地往往是人烟稠密的地区,日本的那须火山和富士火山周围就是这样.原来,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灰是很好的天然肥料,富士山地区的桑树长得特别好,有利于养蚕业;维苏威火山地区则盛产葡萄.火山地区景象奇特,往往成为旅游胜地.在人类能够控制火山活动之前,加强预报是防止火山灾害的唯一办法.科学家对火山爆发问题的研究,常常得益于动、植物的某种突然变化.许多动物往往在火山爆发之前就纷纷逃离远去,似乎知识大祸即将临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在火山爆发之前会开花,当地居民把它叫做“火山报警花”.。

七、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火山是由什么形成的?地表下面,越深温度越高。在距离地面大约32公里的深处,温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

岩石熔化时膨胀,需要更大的空间。世界的某些地区,山脉在隆起。这些正在上升的山脉下面的压力在变小,这些山脉下面可能形成一个熔岩(也叫“岩浆”)库。

这种物质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熔岩库里的压力大于它上面的岩石顶盖的压力时,便向外迸发成为一座火山。

喷发时,炽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突然冒出。这些物质堆积在开口周围,形成一座锥形山头。“火山口”是火山锥顶部的洼陷,开口处通到地表。锥形山是火山形成的产物。火山喷出的物质主要是气体,但是象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体物质也喷了出来。

实际上,火山岩是被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当岩浆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是,它的温度和压力开始下降,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岩浆就变成了火山岩。

这里有图文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97543.htm

火山的形成

火山的形成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地壳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熔融并与母岩分离,熔融体通过孔隙或裂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富集而形成岩浆囊。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阻止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通过薄弱带向地表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溶解在岩浆中挥发份逐渐溶出,形成气泡,当气泡占有的体积分数超过75%时,禁锢在液体中的气泡会迅速释放出来,导致爆炸性喷发,气体释放后岩浆粘度降到很低,流动转变成湍流性质的。如若岩浆粘滞性数较低或挥发份较少,便仅有宁静式溢流。从部分熔融到喷发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差别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火山活动。

一、火山喷发的过程

火山喷出地表前的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岩浆形成与初始上升阶段、岩浆囊阶段和离开岩浆囊到地表阶段。

1.岩浆形成与初始上升阶段

岩浆的产生必须有两个过程:部分熔融和熔融体与母岩分离。实际上这两种过程不大可能互相独立,熔融体与母岩的分离可能在熔融开始产生时就有了。部分熔融是液体(即岩浆)和固体(结晶)的共存态,温度升高、压力降低和固相线降低均可产生部分熔融。当部分熔融物质随地幔流上升时,在流动中也会产生液体和固体的分离现象,从而产生液体的移动乃至聚集,称之为熔离。

2. 岩浆囊阶段

岩浆囊是火山底下充填着岩浆的区域,是地壳或上地幔岩石介质中岩浆相对富集的地方。一般视为与油藏类似的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高温流体,通常认为在地幔柱内,岩浆只占总体积的5%-30%。从局部看,可以视为内部相对流通的液态集合。岩浆是由岩浆熔融体、挥发物、以及结晶体组成的混合物。

3. 从岩浆囊到地表阶段

岩浆从岩浆源区一直到近地表的通路的上升,与岩浆囊的过剩压力、通道的形成与贯通、以及岩浆上升中的结晶、脱气过程有关。当地壳中引张或引张-剪切应力大于当地岩石破裂强度时,便可能形成张性或张-剪性破裂,如若这些裂隙互相连通,就可以作为岩浆喷发的通道。

二、火山喷发条件

一个地方能否形成火山主要在于是否具备以下条件: 1.部分熔融体的形成,必须有较高的地热(自身积累的或外边界条件产生的),或隆起减压过程,或脱水而减低固相线; 2.岩浆在地壳中的富集,或岩浆囊形成的位置与中性浮力面的深度有关,而中性浮力面的深度又与地壳流变学间断面有关; 3.岩浆囊中的物理化学过程,主要是结晶体、挥发物与流体的分额与相互作用,岩浆喷发起着促使、或抑制作用。地壳岩浆囊的存在起着拦截、改造地幔升上的岩浆的作用。它也是形成爆炸式火山喷发的重要条件。 4.岩浆囊的存在对岩浆通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而构造活动产生的引张应力场是形成岩浆通道的主要原因。 5.岩浆离开岩浆囊后的上升受到压力梯度与浮力的双重驱动。

http://www.bigm.com.cn/huoshan/huoshanchengyin.htm

推荐阅读
  • 日照好玩的地方和吃海鲜应该去哪听说日

    日照好玩的地方:万平口:"旅游来日照,必到万平口",已成为各地游客的共识。刘家湾赶海园:以赶海系列活动为主,集旅游、休闲、度假、民俗、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园。竹洞天: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城区西端的将帅沟毛竹…

    信息 2024-12-24
  • 什么是铸造

    铸造是指将室温中为液态,但不久后将要固态化的物质倒入特定形状的铸模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 被铸物质多半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沙、金属甚至陶瓷。 因应…

    信息 2024-12-24
  • 变形金刚中博派和狂派各有哪些人物

    博派:擎天柱,铁皮,大黄蜂,爵士,棘齿。狂派:威震天,红蜘蛛,眩晕,吵闹,萨克,碎骨魔,路障,迷乱。…

    信息 2024-12-24
  • 一平方毫米的铜线能过多少安的电流

    1平方毫米的铜线在不同电流下通过的安培数不同。最大是18A:(1)60A以下,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6A;(2)60~100A,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5A;(3)100A以上,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2.5A 。…

    信息 2024-12-2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有规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

    信息 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