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动态要闻 > 信息

婴儿学步车的危害

作者:高熙华
2020-02-21
信息

一、学步车对宝宝有危害么

学步车会比较方便,但是其危害也不可忽略。

1、学步车会使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不但不能促进婴儿的运动发育,反而使婴儿多方面的运动发育迟缓。使用过学步车的婴儿与未使用者相比,学会爬行、独自站立和独自行走的时间都比较晚,用学步车的时间越长,运动能力延迟越明显。

2、坐在学步车中宝贝每秒的移动距离可达1米,孩子的头部所占比重大、较重,又暴露在车身架的外面,缺乏安全保护,一旦从楼梯上翻下或因地面不平而翻倒,宝贝的头部很容易受伤。 3、由于孩子能够快速进入危险地带(包括利器、火炉、热水、有毒物品存放处等),令妈妈猝不及防,因此受伤事件时有发生,包括手指夹伤、擦伤、划伤、烫伤和意外中毒。

4、研究显示:使用学步车的孩子智力发育测验方面的分数低于没有使用过学步车的孩子。孩子是通过接触、抓握、敲敲打打、扔等学习认识物体,自由的探索有助于孩子智能的发展,学步车限制了孩子自由的活动,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影响了孩子智力的发育。

5、有医生称,过早使用学步车,会使宝宝跳过“爬行”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造成以后身体平衡和全身肌肉协调差,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为手脚笨拙、灵活性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性格问题(冲动、任性、脾气暴躁)等。同时,过早使用学步车,还有导致走路步态异常的危险,如脚尖走路、八字脚和弯曲畸形等。

宝宝多大可以坐学步车 一般来说“七会坐,八会爬”,9个月大的宝宝就会扶墙学走,10个月之前的宝宝不建议使用学步车。如果父母确实需要使用学步车,请谨慎对待。

宝宝使用学步车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头部支撑力已足够、能够独立坐起和腰椎可以挺直、自己能扶着物品走路。 学步车使用注意事项 1、不要过早使用。

过早使用学步车,会使宝宝跳过“爬行”的自然生长发育阶段,造成以后身体平衡和全身肌肉协调差,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为手脚笨拙、灵活性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性格问题(冲动、任性、脾气暴躁)等。 2、在使用学步车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控制孩子待在学步车里的时间,每次不要超过30分钟为宜;学步车最好在室内使用,远离火炉、插销等危险物品,忌在门槛、楼梯附近、高低不平的场所使用,以免造成意外伤害;学步车的各个部位要牢固,以防在碰撞过程中发生车体损坏、车轮脱落等事故;最后还要注意学步车的卫生,防止宝宝病从口入。

二、宝宝用学步车有哪些危害呢

最新医学研究证实,学步车不仅不能促进婴儿的运动发育,还与多方面的婴儿运动发育迟缓有关。

因为,学步车存在很多弊端:1.把宝 宝束缚在狭小的学步车里,限制了自由活动空间; 2.减少了宝宝锻炼的机会。在正常的学步过程中,宝宝是在摔跤和爬起中学会走路的,有 利于提高宝宝身体的协调性。

3.增加了宝宝学步的危险性。一些爸妈常将宝宝独自搁置在学步车中,容易使宝宝发生意外。

4.不利于宝宝正 常的生长发育。宝宝的骨骼中含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而学步车的滑动速度过快,宝宝不得不两腿蹬地用力向前走,时间长了,容易 使腿部骨骼变弯形成罗圈腿。

5.许多宝宝不具备使用学步车的协调、反应能力,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另外,在快速滑动的学步车中,宝宝 会感到非常得紧张,这不利于宝宝的智力发育和性格的形成。

推荐阅读
  • 日照好玩的地方和吃海鲜应该去哪听说日

    日照好玩的地方:万平口:"旅游来日照,必到万平口",已成为各地游客的共识。刘家湾赶海园:以赶海系列活动为主,集旅游、休闲、度假、民俗、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园。竹洞天: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城区西端的将帅沟毛竹…

    信息 2024-09-20
  • 什么是铸造

    铸造是指将室温中为液态,但不久后将要固态化的物质倒入特定形状的铸模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 被铸物质多半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沙、金属甚至陶瓷。 因应…

    信息 2024-09-20
  • 变形金刚中博派和狂派各有哪些人物

    博派:擎天柱,铁皮,大黄蜂,爵士,棘齿。狂派:威震天,红蜘蛛,眩晕,吵闹,萨克,碎骨魔,路障,迷乱。…

    信息 2024-09-20
  • 一平方毫米的铜线能过多少安的电流

    1平方毫米的铜线在不同电流下通过的安培数不同。最大是18A:(1)60A以下,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6A;(2)60~100A,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5A;(3)100A以上,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2.5A 。…

    信息 2024-09-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有规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

    信息 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