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动态要闻 > 信息

稳预期

作者:何原明
2020-02-23
信息

一、宏观经济政策要稳就是要坚持什么

一、稳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16 年经济运行保持了缓中趋稳的态势,增长速度在中高速的台阶上比上年有小幅放缓,但是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季度之间非常平衡。

前三季度增长了6.7%,预计全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潜在增长率下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2017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因此,宏观政策要稳中求进,稳中向好, 保证宏观经济运行持续健康稳定。“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供给与需求平衡, 为经济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第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轮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的同时,以综合性和带动性更强的手段推进,包括适当提高赤字率、减税降费、盘活存量资金、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支持脱贫攻坚等政策措施。

2016 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亮点,是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既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又有力带动民间投资。截至2016 年9 月末,财政部两批示范项目232 个,总投资额7866.3 亿元,落地率达58.ر2%。

近期确定的第三批示范项目达516 个,投资总额逾1.17 万亿元。财政预算主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2016 年适当提高了赤字率。根据全国人大通过的预算,全国财政赤字安排21800 亿元,比2015 年增加5600 亿元,赤字率为3%。

通过提高赤字率,支持了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并将筹集资金投向市政建设、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基础性、公益性项目,既带动了投资,又保障了民生。2017 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最大发力空间,仍是继续大力实施减税降费,真正把企业负担减下来。

政策立足点,应放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制度成本和税费成本上,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2017 年仍然提出了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

第二,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就是适应第五章 新谋划———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货币供应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2017 年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二、稳环境:综合性搭配运用多种宏观政策手段宏观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是稳中求进,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针对变化及时预调微调,既有利于稳定宏观环境,又要有利于结构调整,整体提升国民经济素质。

第一,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使市场规律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制度和长效机制,既要抑制房地产泡沫,又要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金融政策严格限制信贷资金流向投机性住房;土地政策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在市场监管政策上宽严相济,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高泡沫和高库存并存的局面。第二,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配合产业政策的实施,创造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这几大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大市场的开放力度。在稳定民间资本投资的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补齐短板,培育新动能新业态,改造传统动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第三,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注重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在宏观政策中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风险,重点提高财政、金融等方面风险防控能力。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一直颇受关注,也存在局部地区偿债能力有所弱化、违法违规融资担保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目前已建立了透明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截至2016 年9 月底,地方已经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1347 亿元,占全年新增限额的96ر.2%,通过用好用足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稳增长、补短板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制定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收入划分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的方案。

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三、稳预期:优化制度环境稳定宏观环境稳定预期是稳定大局、稳定环境的重要因素。

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引导预期的稳定性。第一,稳住GDP 增速,保持经济中高速换挡顺利。

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如果形成惯性下滑,会引发经济运行紊乱和系统性风险,甚至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在GDP 增速持续性下滑期间,需要优化稳。

二、什么是“房地产长效机制”

上周的政治局会议,在时隔一年半之后再度提出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引发市场热议。

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目标,在本届政府建立之初即已提出,在去年4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度得到确认。但直到目前,能够保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仍未能建立起来。

按照惯例,每年研究分析来年经济工作的最后一次政治局会议尤为关键,扮演着为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基调的重要角色,后者则是明年经济工作的总指挥。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房地产经历了从火爆到冷却的周期,政治局此时再提“长效机制”,可能意味着今后房地产的政策思路从注重短期效应的行政调控,转变为面向长期的全方位改革。

去库存结束华尔街见闻前天曾指出,对比2015年,此次政治局会议关于房地产的表述不再强调去库存,要求“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新华社报道中援引高层智囊观点明确提及,将进一步推进房地产税收制度、土地供应制度、住房金融体系等建设,以长效机制引导市场稳预期,并明确“去库存要以化解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为重点”。

市场由此关注房地产税制度是否已箭在弦上。广发宏观郭磊认为,研究“长效机制”意味着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结束。

房地产政策先后经历了年初的全面去库存和9月底开始的一轮重点城市调控,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导向在2017年预计将全年维持。“加快研究”的表述意味着房产税等政策短期并无落地时间表。

全方位改革不少分析认为,长效机制意味着一系列的配套改革,这其中既包括房地产领域,也包括财税等房地产之外的领域。据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表示,当前的房地产调控注重短期效应,经济低迷时希望借此拉动经济,过热时又通过限购限贷进行调控,没有从本质上来研究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

未来肯定要出台一揽子政策,比如加大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减轻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购房需求上可以采取限购限贷政策,并在合适的时机推出房地产税。新华社援引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称,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关键要稳定市场预期,减少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

从此次会议看,下一步应加快住房制度、土地供应制度、住房金融体系、房地产税收制度、房地产市场规制、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以长效机制引导市场稳预期。同时,新华社昨天发表评论称,要建立起房地产的长效机制,不能局限在房地产市场打转,而是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包括央地两级政府财税收入的分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制度、城市居民住房用地70年期限、设立房地产税,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据《每日经济新闻》,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以财税领域为例,对房地产市场来说,后续房地产税制度改革有很多备选方案,比如房地产税、土地使用权的到期续费、购房贷款利息抵扣个税等内容。

这些内容都值得后续积极关注,也体现了对房地产市场背后各类利益关系进行重新梳理的导向。“后续的税费制度改革应该基于两个前提:第一是此类改革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经济利益调节和市场稳定;第二是此类税费制度改革本身的成本不高,执行过程中障碍比较少。”

新华社还特别强调,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在于政府要摆正位置。

三、什么是“房地产长效机制”

上周的政治局会议,在时隔一年半之后再度提出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引发市场热议。

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目标,在本届政府建立之初即已提出,在去年4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度得到确认。但直到目前,能够保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仍未能建立起来。

按照惯例,每年研究分析来年经济工作的最后一次政治局会议尤为关键,扮演着为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基调的重要角色,后者则是明年经济工作的总指挥。

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房地产经历了从火爆到冷却的周期,政治局此时再提“长效机制”,可能意味着今后房地产的政策思路从注重短期效应的行政调控,转变为面向长期的全方位改革。

去库存结束

华尔街见闻前天曾指出,对比2015年,此次政治局会议关于房地产的表述不再强调去库存,要求“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新华社报道中援引高层智囊观点明确提及,将进一步推进房地产税收制度、土地供应制度、住房金融体系等建设,以长效机制引导市场稳预期,并明确“去库存要以化解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为重点”。市场由此关注房地产税制度是否已箭在弦上。

广发宏观郭磊认为,研究“长效机制”意味着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结束。房地产政策先后经历了年初的全面去库存和9月底开始的一轮重点城市调控,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导向在2017年预计将全年维持。“加快研究”的表述意味着房产税等政策短期并无落地时间表。

全方位改革

不少分析认为,长效机制意味着一系列的配套改革,这其中既包括房地产领域,也包括财税等房地产之外的领域。

据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表示,当前的房地产调控注重短期效应,经济低迷时希望借此拉动经济,过热时又通过限购限贷进行调控,没有从本质上来研究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未来肯定要出台一揽子政策,比如加大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减轻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购房需求上可以采取限购限贷政策,并在合适的时机推出房地产税。

新华社援引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称,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关键要稳定市场预期,减少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从此次会议看,下一步应加快住房制度、土地供应制度、住房金融体系、房地产税收制度、房地产市场规制、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以长效机制引导市场稳预期。

同时,新华社昨天发表评论称,要建立起房地产的长效机制,不能局限在房地产市场打转,而是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包括央地两级政府财税收入的分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制度、城市居民住房用地70年期限、设立房地产税,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据《每日经济新闻》,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以财税领域为例,对房地产市场来说,后续房地产税制度改革有很多备选方案,比如房地产税、土地使用权的到期续费、购房贷款利息抵扣个税等内容。这些内容都值得后续积极关注,也体现了对房地产市场背后各类利益关系进行重新梳理的导向。“后续的税费制度改革应该基于两个前提:第一是此类改革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经济利益调节和市场稳定;第二是此类税费制度改革本身的成本不高,执行过程中障碍比较少。”

新华社还特别强调,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在于政府要摆正位置。

四、宏观经济政策要稳就是要坚持什么

一、稳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16 年经济运行保持了缓中趋稳的态势,增长速度在中高速的台阶上比上年有小幅放缓,但是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季度之间非常平衡。

前三季度增长了6.7%,预计全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潜在增长率下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2017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因此,宏观政策要稳中求进,稳中向好, 保证宏观经济运行持续健康稳定。“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供给与需求平衡, 为经济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第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轮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的同时,以综合性和带动性更强的手段推进,包括适当提高赤字率、减税降费、盘活存量资金、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支持脱贫攻坚等政策措施。

2016 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亮点,是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既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又有力带动民间投资。截至2016 年9 月末,财政部两批示范项目232 个,总投资额7866.3 亿元,落地率达58.ر2%。

近期确定的第三批示范项目达516 个,投资总额逾1.17 万亿元。财政预算主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2016 年适当提高了赤字率。根据全国人大通过的预算,全国财政赤字安排21800 亿元,比2015 年增加5600 亿元,赤字率为3%。

通过提高赤字率,支持了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并将筹集资金投向市政建设、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基础性、公益性项目,既带动了投资,又保障了民生。2017 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最大发力空间,仍是继续大力实施减税降费,真正把企业负担减下来。

政策立足点,应放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制度成本和税费成本上,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2017 年仍然提出了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

第二,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就是适应第五章 新谋划———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货币供应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2017 年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二、稳环境:综合性搭配运用多种宏观政策手段宏观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是稳中求进,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针对变化及时预调微调,既有利于稳定宏观环境,又要有利于结构调整,整体提升国民经济素质。

第一,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使市场规律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制度和长效机制,既要抑制房地产泡沫,又要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金融政策严格限制信贷资金流向投机性住房;土地政策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在市场监管政策上宽严相济,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高泡沫和高库存并存的局面。第二,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配合产业政策的实施,创造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这几大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大市场的开放力度。在稳定民间资本投资的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补齐短板,培育新动能新业态,改造传统动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第三,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注重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在宏观政策中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风险,重点提高财政、金融等方面风险防控能力。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一直颇受关注,也存在局部地区偿债能力有所弱化、违法违规融资担保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目前已建立了透明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截至2016 年9 月底,地方已经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1347 亿元,占全年新增限额的96ر.2%,通过用好用足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稳增长、补短板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制定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收入划分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的方案。

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三、稳预期:优化制度环境稳定宏观环境稳定预期是稳定大局、稳定环境的重要因素。

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引导预期的稳定性。第一,稳住GDP 增速,保持经济中高速换挡顺利。

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如果形成惯性下滑,会引发经济运行紊乱和系统性风险,甚至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在GDP 增速持续性下滑期间,需要优化稳定的宏观。

五、奋斗的意义

7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年度评估,认为“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该机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6%,与其4月的预测一致。

此前,世界银行6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预计,受消费增长强劲等利好因素带动,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6.5%,比1月份的预测值上调0.1个百分点。 看好中国经济的不仅是世界两大金融机构,还有众多海外机构投资者。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显示,7月境外机构连续第十七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仓位较去年同期增长60.92%。7月,借助沪深股通的海外资金保持稳定净流入态势,累计净买入额达28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近30%。

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热情,也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良好预期。 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稳预期”的要求。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说:“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稳定预期十分重要。尽管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保持战略定力,化被动为主动,中国经济稳的格局依然牢固,进的态势更加凸显,稳中有进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我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经济稳则预期稳 稳预期,先要看懂中国经济运行怎么样。

今年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出现分化,然而,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仍延续了“多稳”格局。 稳在增速。

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8%,经济增速连续12个季度稳定运行在6.7%—6.9%的中高速区间。“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内在稳定性,为我们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说。 稳在就业。

上半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走低,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为2016年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开展以来的最低值。6月末,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总量超过4.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500万人以上。

在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继续优化的同时,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1—6月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增速提高2.1个百分点。 稳在物价。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呈现温和上涨态势,说明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9%,既有利于工业企业利润保持比较合理的增速,也有利于减轻对下游产品成本传导压力。

稳在效益。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7.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51%,同比提高0.41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从经济“年中报”来看,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经济稳则预期稳。央行发布的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75.8%,比上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0.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开展的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二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21.3,连续3个季度处于较乐观区间。 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我们有这个底气和能力 稳预期,就要摸清中国经济底牌有哪些。

上半年经济成绩单亮眼,但随着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社会上对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期也存在一些疑忧。有人焦虑:“贸易摩擦会不会严重打击国内企业,使实体经济深陷困境?”有人担心:“外贸出口会不会大幅下滑,并导致增长失速、影响手中‘饭碗’?”还有人悲观地分析:“去杠杆让短期流动性偏紧,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硬着陆’?”……面对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中国经济能否如期实现年度目标任务? “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条件,也有足够的能力,以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持续健康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确保实现年初定下的目标任务。”

严鹏程说。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动力支撑强劲。

从需求结构看,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8.5%,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正大幅减弱,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强化,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随着这一群体不断扩容,巨大的消费升级需求还将持续释放,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平稳性会进一步增强。”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 从动力结构看,过去5年,我国的市场主体数量增加近80%,现已超过1亿户,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3;三大战略、四大区域板块协调联动,新增长极、新增长带竞相涌现,开拓了较大的回旋空间;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展,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今年上半年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了96.6%。

这些生机蓬勃的动力因子都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加分项”。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应对经验丰富。

“一路走来,我们历经无数坎坷,但每一次都能从容成功应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就先后成功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等一连串重大外部冲击,积累了大量有益经验,能够坦然直面并最终战胜各类风险挑战。”

严鹏程说。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空间充足。

当前,我国财政赤字率、政府负债率较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较高,企业负债率趋于下降。

推荐阅读
  • 日照好玩的地方和吃海鲜应该去哪听说日

    日照好玩的地方:万平口:"旅游来日照,必到万平口",已成为各地游客的共识。刘家湾赶海园:以赶海系列活动为主,集旅游、休闲、度假、民俗、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园。竹洞天: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城区西端的将帅沟毛竹…

    信息 2024-09-21
  • 什么是铸造

    铸造是指将室温中为液态,但不久后将要固态化的物质倒入特定形状的铸模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 被铸物质多半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沙、金属甚至陶瓷。 因应…

    信息 2024-09-21
  • 变形金刚中博派和狂派各有哪些人物

    博派:擎天柱,铁皮,大黄蜂,爵士,棘齿。狂派:威震天,红蜘蛛,眩晕,吵闹,萨克,碎骨魔,路障,迷乱。…

    信息 2024-09-21
  • 一平方毫米的铜线能过多少安的电流

    1平方毫米的铜线在不同电流下通过的安培数不同。最大是18A:(1)60A以下,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6A;(2)60~100A,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5A;(3)100A以上,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2.5A 。…

    信息 2024-09-2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有规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

    信息 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