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动态要闻 > 信息

结婚披红怎么扎

作者:丁熙
2020-03-30
信息

1.结婚红腰带怎么扎

在这里再仔细的和大家说说,结婚当天红腰带是每家都必须准备的,结婚当天,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扎红腰带,红腰带颜色为红色,在中国红色就是吉祥的意思,这个大家都知道,红色颜色热烈喜庆,是结婚嫁娶的颜色的主色调,红腰带也有辟邪的意思,还有就是“栓住”新郎的意思。

红腰带里面要放钱?放多少钱呢?有没有特别的意义吗?

红腰带大都要放钱的,一般是把钱缝在里面,一元钢镚数枚即可,有两枚,一边一枚,代表好事成双,有六枚,有八枚,还有十枚一边五枚,代表十全十美 ,还有放百元大钞的,形式很多样。有的也什么也不放,放钱缝的时候有用明线缝的,也有暗藏的,不过大都暗藏 ,硬币固定在红腰带的两头,家长手巧的也可以把钱缝在外面。

红腰带是何时扎呀?一般是谁来扎?有什么仪式吗?

红腰带一般是新郎到新娘家里迎亲,临出门前由丈母娘来扎,扎的时候一般是先男后女,呵呵,现在都不讲究了,先女后男也有很多。扎的时候注意不能绑,要搭上,还要注意一定要“活结 ”,意义就是没有心结,生活和顺,没有疙瘩的意思,注意丈母娘扎的时候一边扎一边要念念有词,其中“腰缠万贯”是必须说的 ,可以说:“腰缠万贯,幸福百年”,或者说:“腰缠万贯,吉祥百年”,要注意词要顺口还要押韵,说的时候要大声说,录像的时候最好能录下,留作纪念,也可以一代一代的传承我们中国最传统的结婚嫁娶风俗,很有意义!

红腰带扎完后怎么处理呢?日后是怎么放置呢?

红腰带仅仅是一种“寓意” ,扎好后,一定要先拍照,拍完照后就收起来,作为一生的纪念,一般是折叠好放入红面盆里 ,结完婚后压在箱底,结婚当天意思一下就可以了,但是也有新人不知道的或者出门前忘了取下的,扎着红腰带就“招摇过市”了;还有就是喜主坚持要扎,新人也就扎了,纯白的婚纱加上红艳艳的腰带,十分的醒目 。。呵呵,也算一道亮丽的风采吧!

红腰带一般是谁来准备呀?什么时候准备呀?是自己缝制还是购买?

红腰带一般是由女方家准备,结婚前准备好就可以了,记得小时候还没有现成的红腰带卖,结婚的时候是自己买布做的,不过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自己动手去利津路婚庆市场“淘来的”。买的时候要注意长短,听人说过遇到新郎太胖红腰带短了,没办法只能塞到新郎腰带里面别着,不是很雅观,这就是购买的时候没有注意到长短。老式的红腰带是很窄的,扎在里面看不到,这种可以扎一天,现在大都很宽了。

扎红腰带这种习俗有来历吗?

在汉族的旧式婚礼中,红花轿、红色穿戴的新娘、红灯笼、红地毯、红蜡烛,一片红光笼罩。在古代,军队打了胜仗,要派专人手执红旗报捷,学子们考取了功名要披红戴花,京剧中红色脸谱只有忠勇之神关云长才有权享用。汉民族把红色视为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尤其认为红色有驱邪护身的作用。系上红色腰带,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由此而得来的;听人说也有这种说法:古代新郎使用红绸牵着新娘的,这是红绸的演绎,在这里就不深究了,知道红腰带的寓意吉祥,辟邪就可以了

2.民间结婚披红啥意思

“红盖头”可以说成为中国传统婚姻的象征,一首《掀起你的红盖头》让人引发人无限美好的遐想。

“红盖头”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兴起呢?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据唐朝李冗的《独异志》载,传说在宇宙初开时,天下只有女娲、伏羲兄妹二人。

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要配为夫妻。但他俩又觉得害羞,于是到山顶向天祷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让几个云团聚合起来;若不让,就叫它们散开吧。”

话一落音,那几个云团冉冉近移,终于聚合为一。于是,女娲就与兄成婚。

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扇与苫同音,苫者,盖也。

而以扇遮面,终不如丝织物轻柔、简便、美观。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盖头代替了。

另外民间曾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末年,康王在逃跑途中遇到了追杀的金兵,在走投无路时,一个在场上晒谷的姑娘将他藏在倒扣的箩筐里,救了他。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康王送给姑娘一条红帕,并约定明年的今天来迎娶姑娘,到时只要她将红帕盖在头上,便可认出是她。

第二年,康王如约而至。谁知山野到处都是盖有红帕的姑娘,康王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没了主意。

原来,那农家姑娘与康王邂逅以后,思量再三,觉得嫁个君王不如做个村妇可以生活得自由自在,可皇命难违,恐怕性命不保,与小姐妹一商量,最后想出来这个妙计。这段故事随后越传越广,姑娘们都觉得有趣,以至以后出嫁时都要备一条红帕盖头。

从客观的历史角度来看,红盖头的产生必须具备这样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中国“红”作为民族色,被视为吉祥喜庆的象征以后;二、中国的传统婚姻礼仪的确立后。 “红色”作为吉祥,喜庆的的象征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

早在 远 古 时早 代 , 我 们 的 祖 先 曾 用 过 黄 色 代 表 吉 庆 , 也 曾 用 过 黑 色 和 白 色 代 表 吉 庆 。 到 了 汉 朝 , 汉 高 祖 称 自 己 是 “ 赤 帝 之 子 ” 。

赤 , 就 是 红 色 。 从 那 时 起 , 红 色 就 成 了 人 民 崇 尚 的 颜 色 。

汉 朝 以 后 , 我 国 各 地 崇 尚 红 色 的 风 俗 习 惯 已 基 本 趋 向 一 致 , 并 一 直 沿 袭 了 下 来 。 关于中国的婚姻喜庆礼仪最早起源于东汉。

《后汉书•李合传》记载:“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 这两个主要条件皆在汉朝产生,就为“红盖头”的出现奠定了前提。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中就说过:“自东汉魏晋以来,时或艰虞,岁遇良吉,急于嫁娶,乃以纱縠蒙女首,而夫氏发之,因拜舅姑,便以成妇。使六礼悉舍,合卺复乖。”

这里虽然说“以纱縠蒙女首……便以成妇”是应急时简化了的一种婚仪,其实很可能就是婚礼中用红盖头之滥觞。 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寒用的,仅仅盖住头顶。

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据传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

娶亲时提灯、乘车(轿)、鼓乐皆起源于唐代。白居易〈春深〉诗中就有"春深娶妇家,两行笼里烛,一树扇间花,宾拜登华席,亲迎障车,唐朝时的婚姻礼仪程序趋向完整。

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流行,并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为了表示喜庆,盖头都选用红色的。

大概到元朝时,花轿,帷车,红盖头成为婚姻礼仪当中必不可少的三大样。 红盖头通常都是一片是大红绸布。

因时代和地区不同,其叫法不下四十余种,如:幜、帨、幪巾、羞巾、障面、兜纱、面红、红巾、红幂、罩面巾、戴头帕、褡头袱、盖头布、蒙头红子、蒙脸红子等。颜色和形制也多有不同。

颜色以红色为多,亦有彩色、紫色。盖头的形制,文献较少记载,据笔者调查大多为正方形,边长以旧尺计,有二尺、二尺九、三尺三不等。

有的四周缀以铜钱,有的饰以彩穗,有的还绘有龙凤、牡丹、鸳鸯戏水等图案。 盖头多在发嫁前由娘家人给蒙在头上,到婆家拜天地、入洞房后挑去。

挑盖头者以新郎为多,但也不尽然,由于地域不同而有着极大的差别。据丁世良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记载,揭盖头人就有八九种之多,如婚礼主持人、新娘的婆母或婆祖母、男方村里的全福之人、新郎的姐妹、娘家来的送亲人、村中的少女等。

在某些地方,寺庙里的道士、新娘的公爹也加入这一行列。挑盖头使用的物品,则有剑、箭、筷子、竹尺、秤杆、机杼、马鞭、秤钩子、擀饼轴子等等。

为什么一项看似微不足道的习俗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广泛存在且历经千年而犹存?它的长久不衰又说明了什么问题?按照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的观点,文化就是要满足人们的种种需要。某种文化因素能满足人们某方面或者几方面的需要,就会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那么,盖头能够满足人们的哪些需要?或者说它在婚礼中的功能是什么呢? 一. 遮羞功能。 首先,它来自于人们对血缘婚的否定态度。

人类社会在其早期曾有一段血缘婚的历史,而对这段历史,早已讲究伦理道德并将“同姓不婚”奉为律条的后人往往觉得十分丢人,所以在创造民间传说时,就要为有血缘关系的双方的结合准备一个大背景,即人类的祖先。

推荐阅读
  • 日照好玩的地方和吃海鲜应该去哪听说日

    日照好玩的地方:万平口:"旅游来日照,必到万平口",已成为各地游客的共识。刘家湾赶海园:以赶海系列活动为主,集旅游、休闲、度假、民俗、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园。竹洞天: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城区西端的将帅沟毛竹…

    信息 2024-09-21
  • 什么是铸造

    铸造是指将室温中为液态,但不久后将要固态化的物质倒入特定形状的铸模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 被铸物质多半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沙、金属甚至陶瓷。 因应…

    信息 2024-09-21
  • 变形金刚中博派和狂派各有哪些人物

    博派:擎天柱,铁皮,大黄蜂,爵士,棘齿。狂派:威震天,红蜘蛛,眩晕,吵闹,萨克,碎骨魔,路障,迷乱。…

    信息 2024-09-21
  • 一平方毫米的铜线能过多少安的电流

    1平方毫米的铜线在不同电流下通过的安培数不同。最大是18A:(1)60A以下,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6A;(2)60~100A,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5A;(3)100A以上,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2.5A 。…

    信息 2024-09-2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有规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

    信息 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