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动态要闻 > 信息

如何消除静电(如何才能让静电彻底消失)

作者:马夕明
2020-03-04
信息

当气温干燥时,我们的身边通常会偶尔出现一些静电,当我们摩擦的时候,静电就会更加强烈。这种防不胜防的电火花经常令人们感到困扰,但它的原理却十分简单。就是因为电荷在我们身体中与其他物体的分布不平衡导致的。

如何才能让静电彻底消失,只用这一种方法,静电将永远离你而去

 

静电之所以被称之为静电,是因为当物体带电后,除非被其他物体移走,否则电荷就会始终存在于物体之上。这正是静电与电流不同的地方,静电是不动的,电流是流动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身体上会因为摩擦产生静电,静电在身上积累多了,就会想办法溜出去,所以当我们用手碰到其他物体时,我们身上多余的电荷就会趁机溜走,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我们和与身体电势差较大的物体相触的时候发生。

如何才能让静电彻底消失,只用这一种方法,静电将永远离你而去

 

在通常产生静电的情况中,要数触摸金属和触摸漏电的家用电器最为常见了,在家用电器中,通常都有一根接地线连接大地,而此时的大地,就相当于一个大电池,他的电阻非常低,电容非常大,拥有着可以吸收无限电荷的能力。

如何才能让静电彻底消失,只用这一种方法,静电将永远离你而去

 

地球在吸收大量电荷之后,仍然可以保持电位稳定不变,所以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如果不想无时无刻被静电困扰,很好的办法就是手上拿着一根导线,一头用手抓住,一头时刻拖在地上,这样我们身体中的电荷就能随时保持平衡,不过显然没人会随时拖着一根导线到处走,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想用接地的方法避免静电的产生,可以选择住一个拐棍,这样就能让身体中的电,随时导入大地了。

如何才能让静电彻底消失,只用这一种方法,静电将永远离你而去

 

静电有大有小,我们的身体就相当于一个电容,根据计算,我们的身体大概在干燥环境下与金属接触的电压高达五万伏,但因为时间极短,所以对身体造不成太大伤害,但如果一旦遇到明火,或者接触到精密的电子元器件,后果也是会比较严重的。

在环境干燥的时候,我们因为接触金属而产生的静电则可以通过与温和导体接触,从而使我们的身体中电荷缓慢流出而解决。比如我们在长时间不触摸物体的时候,或是身体刚刚进行过大量摩擦之后,在触摸新的物体之前,都要摸一下比较温和导体,不要直接去摸导电性强的物体,比如,我们开车门,或者摸金属门把手之前,最好摸一下墙面,或者木头,或者其它的导电性很弱的物体,几秒钟之后,你的身体,就完成了一次放电。

如何才能让静电彻底消失,只用这一种方法,静电将永远离你而去

 

不过在触摸温和物体的时候,绝对的绝缘体是没用的,比如玻璃,你摸了玻璃之后,再去摸金属,还是会出现电火花。所以想达到预防静电的产生,就要想办法把电通过其他物体导出去,在目前的防静电产品中,通常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不过我们如果不想买,也可以自己随身带一块小木片,在接触物体之前,先用小木片碰一下,这样就能避免产生静电了。当然,如果你想更直观的看到你体内的电荷流出去,也可以准备一只电笔随身携带,在触摸任何金属物体之前,先用电笔碰一下,如果你们的电势差不一样,电笔中的小灯泡就会亮一下,这样,你就再也不怕静电了。

推荐阅读
  • 日照好玩的地方和吃海鲜应该去哪听说日

    日照好玩的地方:万平口:"旅游来日照,必到万平口",已成为各地游客的共识。刘家湾赶海园:以赶海系列活动为主,集旅游、休闲、度假、民俗、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园。竹洞天: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城区西端的将帅沟毛竹…

    信息 2024-05-14
  • 什么是铸造

    铸造是指将室温中为液态,但不久后将要固态化的物质倒入特定形状的铸模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 被铸物质多半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沙、金属甚至陶瓷。 因应…

    信息 2024-05-14
  • 变形金刚中博派和狂派各有哪些人物

    博派:擎天柱,铁皮,大黄蜂,爵士,棘齿。狂派:威震天,红蜘蛛,眩晕,吵闹,萨克,碎骨魔,路障,迷乱。…

    信息 2024-05-14
  • 一平方毫米的铜线能过多少安的电流

    1平方毫米的铜线在不同电流下通过的安培数不同。最大是18A:(1)60A以下,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6A;(2)60~100A,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5A;(3)100A以上,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2.5A 。…

    信息 2024-05-1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有规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

    信息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