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动态要闻 > 信息

“中华民族”的概念是何时由谁提出的

作者:刘书华
2019-10-07
信息

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启超在其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的著作中提出。

相关的历.史学及人类学理论有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以及许倬云的我者与他者的转化及混合。

中.华民.族这一政.治概念在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有着不同的定义。

“民.族”一词,是一个外来词汇,是在19世纪末叶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在“民.族”一词传入中.国后,产生了“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

——《南齐书》列传之三十五《高逸传·顾欢传》中,有“今诸华士女,民.族弗革”。

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通.过对欧洲世界史著作的评介,破天荒地使用了现代意义的“民.族”一词。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并将中.国.民.族的演变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

“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竞争、自团结之时代也”;

“第二,中世史,自秦统.一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激烈之时代也”;

“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

梁启超在这里反复用了三个“中.国.民.族”,而且从宏观上勾勒出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显然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

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

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

其云: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

随后梁启超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其云:“齐,海国也。

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

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

”由“保种”、“民.族”到“中.国.民.族”,再到“中.华”和“中.华民.族”,梁启超基本完成了“中.华民.族”一词的创造。

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关于“中.华民.族”的最早词汇,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1905年,梁启超又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并断然下结论说:“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1907年,继梁启超之后,晚清著名立.宪派代.表杨度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一词的早期使用者。

梁启超先生创造的“中.华民.族”引起了很大的麻烦。

“中.华”是中.国词,“民.族”是西方词。

一开始认为“中.华民.族”指“汉.族”,即“汉.人”,但后来发现难以解释,又用“中.华民.族”指称“中.国人”。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也郑重宣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用法.律形式将民.族平等规定下来:"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这就是"五族共.和"的思想。

1924年以后,孙中山的"中.华民.族"理念,逐渐成为了国.民.党的行动纲领。

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仅明确认同此一理念,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出了"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

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宣.言》就宣称,要秉承孙中山的遗教,"实现三.民.主.义,使中.华民国成为独.立自.由之国.家,中.华民.族成为自.由平等之民.族"。

由国.民政.府组.织编撰的《绥蒙辑要》,在题为《中.华民.族》的开篇说明中,更是清楚明白地表达了对于这一问题的基本态度和主张:

“中.华民.族,都是黄帝子孙。

因为受封的地点不同,分散各地,年代悠久,又为气候悬殊,交通阻隔,而有风俗习惯之不同,语言口音之歧异,虽有汉满蒙回藏等之名称,如同张王李赵之区别,其实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大家好像一家人一样,因为我们中.华,原来是一个民.族造成的国.家。

孙总.理说,中.华民.族,就是国族。

-----民国成.立以来,并将五族平等的原则订在约法,孙总.理的民.族主.义亦完全以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为目的。

现在中.央政.府遵照总.理遗教,对于国内各民.族,竭全力以扶植之,时时刻刻,为我们边远的同.胞,图谋幸福,解除痛苦,又特设蒙藏委.员会,专为我们蒙藏同.胞筹划一切的改进,中.央委.员也有蒙古人员。

所以说五族,就是中.华民.族,就是国族。”

1935年《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的那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让“中.华民.族"观念传遍大江南北。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观念认同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为了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大力宣.传"中.华民.族"是一个单一性民.族的观点。

1942年8月27日蒋.介.石发表的题为--《中.华民.族整个共同的责任》中,从中.华民.族与中.华民国的关系,中.华民.族成员之间平等的、荣辱与共的"整体"关系(包括政.治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宗.教信.仰上的自.由平等关系等),以及这种关系认知的现实必要等各个方面,反复说明了他对"中.华民.族"整体认同的理解,其核心就在于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其各个组成部分都不能单独称为"民.族"。

他虽然并没有直接阐述自己对民.族概念的定义,但其所谓"历.史的演进,文化的传统,说明我们五大宗族是生命一体",已然表明了其对"民.族"概念的理解。

实际上最终把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牢固地确立在最为广大的中.国.民众和海外华侨的脑中与心中的,是这场持久而壮烈的抗.日战争。

50年代,中.国仿照苏联的民.族政.策,斯.大.林在阐发其民.族政.策时曾指出,某一群.体成为“民.族”要具备以下四个标志: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从共同的文化特征中显示出来的共同的心理构成。

于是根据这些标志,中.国的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对400个需要识别的群.体进行了调.查。

他们除去了一些大民.族共同体的分支,最终确认了50多个少数民.族。

然而苏联的这种民.族理论和政.策,对后来它的解.体起了重要的作用。

南斯拉夫和前苏联因为转型为民.主国.家而解.体了,但印度、印度尼西亚搞民.主却没有解.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没有实行列.宁主.义民.族政.策,而前苏联和南斯拉夫实行了列.宁主.义的民.族政.策。

列.宁主.义民.族政.策对解.体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极大的作用。

一、民.族身份法定化,阻止了各民.族自然融合的趋势。

二、不同民.族在法.律和政.策上有不同待遇,加剧了民.族矛盾和冲.突。

严重违背现代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三、把国.家定义为是民.族联合.体,而不是公.民.联合.体,公.民不是直接参与国.家事务,而是通.过民.族参与国.家事务,导致公.民效忠对象从国.家变成民.族,为民.族分离奠定心理基础。

四、按照每个民.族分布区域划分行政区,给民.族野心家提.供分.裂的物质条件。

五、形式上的高度自.治与实质上的完全剥夺,给民.族野心家提.供了分.裂的口实。

前苏联一边在少数民.族分布区域,建立共.和国,但一边又扣.留共.和国各种权限,留下欺.骗,愚弄,欺.压的恶.名。

因此,列.宁主.义民.族政.策的特点就是:给民.族分.裂分.子提.供分.裂的心理基础和物质条件,并提.供分.裂的口实。

多民.族国.家凡实行列.宁主.义民.族政.策的,无不存在着巨大的分.裂隐患。

中.国也是实行列.宁主.义民.族政.策的多民.族国.家,中.国走向民.主宪.政,分.裂主.义将对我们造成巨大的挑战。

推荐阅读
  • 日照好玩的地方和吃海鲜应该去哪听说日

    日照好玩的地方:万平口:"旅游来日照,必到万平口",已成为各地游客的共识。刘家湾赶海园:以赶海系列活动为主,集旅游、休闲、度假、民俗、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园。竹洞天: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城区西端的将帅沟毛竹…

    信息 2024-09-20
  • 什么是铸造

    铸造是指将室温中为液态,但不久后将要固态化的物质倒入特定形状的铸模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 被铸物质多半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沙、金属甚至陶瓷。 因应…

    信息 2024-09-20
  • 变形金刚中博派和狂派各有哪些人物

    博派:擎天柱,铁皮,大黄蜂,爵士,棘齿。狂派:威震天,红蜘蛛,眩晕,吵闹,萨克,碎骨魔,路障,迷乱。…

    信息 2024-09-20
  • 一平方毫米的铜线能过多少安的电流

    1平方毫米的铜线在不同电流下通过的安培数不同。最大是18A:(1)60A以下,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6A;(2)60~100A,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5A;(3)100A以上,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2.5A 。…

    信息 2024-09-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有规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

    信息 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