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动态要闻 > 信息

元朝的历史

作者:王夕林
2019-10-10
信息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一说1271年建立,定国号为元),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1279年统一全国。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

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

元朝自成吉思汗起历经十五帝163年,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

目录

元朝简介

元朝历史蒙古汗国

大元一统

元朝中期

元朝灭亡

政治机构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军事机构

行中书省

行省建置

行省分布

民族政策

经济发展综述

农业生产

赋役制度

手工业生产

商业的发展

对外贸易

交通

文化科技文学

艺术

宗教

建筑

服饰

书法

史学

思想教育

地理

农学

印刷术

帝王世系蒙古汗国

钦淑皇后

元宪宗蒙哥

元世祖

元成宗

武宗

元仁宗

元英宗

元景宗(后被废除)

元兴宗(后被废除)

元文宗

元明宗

元宁宗

元惠宗

元朝简介

元朝历史蒙古汗国

大元一统

元朝中期

元朝灭亡

政治机构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军事机构

行中书省

行省建置

行省分布

民族政策

经济发展综述

农业生产

赋役制度

手工业生产

商业的发展

对外贸易

交通

文化科技文学

艺术

宗教

建筑

服饰

书法

史学

思想教育

地理

农学

印刷术

帝王世系蒙古汗国

钦淑皇后

元宪宗蒙哥

元世祖

元成宗

武宗

元仁宗

元英宗

元景宗(后被废除)

元兴宗(后被废除)

元文宗

元明宗

元宁宗

元惠宗

展开编辑本段元朝简介

成吉思汗

1206年(金章宗泰和六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奉铁木真为大汗,尊号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大蒙古国)建立。

蒙古汗国在1259年蒙哥汗去世后分裂为大汗之国(后来的元朝)和四大汗国(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四大汗国名义上服从蒙古大汗(元朝皇帝)宗主权,实际上各自为政。

1271年(元朝至元八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1218年蒙古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国,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灭大理,1276年灭南宋,1279年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元朝最终统一中国。

成吉思汗时,蒙古没有固定的首都。

1235年,窝阔台汗建都哈尔和林(今蒙古国境内)。

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

1272年定都燕京,称为大都(今北京),元朝统治中心完全向中原转移。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外蒙古、云南、东北、澎湖及南海诸岛,都在大元统治范围之内,还包括西伯利亚大部分,东到白令海、锡金、不丹、克什米尔东半部、缅甸北部、泰国北部、老挝、朝鲜东北部。

领土面积超过2200万平方公里(一说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庞大,最强大的国家,从古至今,人类以来最大的国家。

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明军攻占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灭亡。

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

元朝统一全国形势图

元朝的大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①它结束了唐末以来(五代十国宋辽金夏)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②它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③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④元朝的统一,还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⑤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统一的过程就是蒙古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

元朝的大统一,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①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

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

②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视为“汉人”。

③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

元朝时更有大量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

他们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④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硫球(台湾)的管辖。

元朝是世界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王朝,国力最强盛的王朝  从疆域的广阔度来说,连后来第二大的清朝也不能和元朝相提并论。

《元史·地理志》言元朝的疆域是元朝地图(17张):“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

面积相当于今天中国疆土的两倍。

全国划分为中书省和十个行中书省,以及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地区。

大元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俄罗斯、西伯利亚,越过贝加尔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中亚(咸海以西,察合台汗国也是元朝一部分),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超过2200万平方千米。

全国划分为由中书省所直接管辖的首都附近的腹里地区(即今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由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今西藏),以及10个行中书省(分别为陕西、辽阳、甘肃、河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中书省)。

此外,大元曾于朝鲜半岛设立地位十分特殊的征东行省(又称征日本行省):行省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自辟官属,且财赋不入都省,故与其他行省性质不同。

魏源《元史新编》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虞集在《庐陵刘桂隐存稿序》中评价当代文人说:“国朝广大,旷古未有。

起而乘其雄浑之气以为文者,则有姚文公其人。

”贯云石在散曲《双调·新水令·皇都元日》中歌颂:“江山富,天下总欣伏。

忠孝宽仁,雄文壮武。

功业振乾坤,……赛唐虞,大元至大古今无。

”  蒙古汗国作为一个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在经过对欧亚非广大地区的征服后,在文化思想领域也主动或被动地吸收集合了多种文明长处,因此,到了整个元朝统治时期充满了“汉法”与“色目法”的主导地位之争。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元朝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空前繁荣,使不同地区、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双向交流加速。

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推进了这些地区的文明进程。

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农业技术,欧洲的数学、金属工艺,南亚的雕塑艺术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编辑本段元朝历史

蒙古汗国

元朝与四大汗国形势图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

蒙古族的直系祖先,是和鲜卑、契丹人属同一语系的室韦各部落。

隋唐时代,他们分布在契丹之北、鞑靼之西、突厥之东(约当今洮儿河以北,东起嫩江、西至呼伦贝尔)的广大地域。

曾受突厥的统治,突厥人多称之为达怛(鞑靼)。

唐贞观年间,突厥势衰,室韦人归附于唐。

继突厥而起的回鹘政权崩溃后,室韦—达怛人大批进入大漠南北。

大约在9至11世纪,其中的一支蒙兀室韦,从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下游之东逐渐西迁,到了斡难河(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和土剌河(今图拉河)三河的上源一带,分成尼鲁温蒙古(“出身纯洁”的蒙古人)和迭儿列斤蒙古(一般的蒙古人)两大支,合称为合木黑蒙古──全体蒙古人,其中包括许多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

合木黑蒙古之外,当时在蒙古高原活动的,还有蔑儿乞、塔塔儿、克烈、乃蛮、斡亦剌等部。

所有这些氏族部落,先后都受到辽和金的统治。

他们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到12世纪时,有的还在森林里从事狩猎,有的则在草原上从事游牧,只有少数部落经营农业。

不过这时,他们通过同中原的贸易获得了大量铁器,从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分化更加明显。

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各个部落的奴隶主互相展开战争。

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为金国的臣属民族。

随着金国的逐渐衰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逐渐脱离金国政权的统治。

1204年(金泰和四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通过残酷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

1206年(金泰和六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于漠北,蒙古国成立,国号蒙古国(YekeMonggholUlus)。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蒙古国成立后,不断发动侵略战争扩张其疆域。

1218年灭西辽、1219年西征中亚花剌子模,一直进攻到东欧的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对西夏的远征中死亡。

之后蒙古帝国于1234年灭金国,1241年一度逼近欧洲腹地,1246年招降吐蕃。

1253年灭大理,至正十六年(1279)灭宋朝。

至正十一年(1274)和十八年(1281)两次攻打日本失败。

蒙古汗国大汗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攻打合州时暴死,终年52岁。

其四弟忽必烈与七弟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

1259年11月,阿里不哥在宗王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

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宋朝议和后返回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

1260年3月,忽必烈在汉族地主阶级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于即大汗之位;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法令,并建元中统。

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自行集会称汗,并且推行汉法,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汗位战争。

1264年阿里不哥战败,忽必烈夺得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权。

但他推行的“行汉法”主张却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结果导致其他几个蒙古汗国纷纷敌对。

蒙古汗国事实上分裂为大汗之国(后来的元朝)和四大汗国,四大汗国名义上服从大汗宗主权,实际上各自为政。

大元一统

至元八年(1271),蒙古大汗忽必烈称帝,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为“大元”。

九年(1272),在刘秉忠规划下,元朝建都于金国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其统治中心完全向中原转移。

元世祖忽必烈

十年(1273),元军攻陷樊城。

不久,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

随后,元丞相伯颜督率大军沿江东下,宋朝守将或败或降。

1275年,宋朝奸臣贾似道被迫出兵应战,但很快战败。

至元十三年(1276),临安陷落,宋恭帝被俘。

之后,宋朝大臣文天祥与张世杰、陆秀夫等继续在东南沿海坚持抗元,拥立益王赵昰为帝。

赵昰死后,又拥立卫王赵昺,继续抗战。

至元十五年(1278),文天祥兵败被俘,被囚于大都三年之久,拒绝了元朝的诱降,后从容就义。

至元十六年(1279),元将张弘范指挥元军在崖山消灭了宋朝最后的抵抗势力,陆秀夫背着8岁的幼帝赵昺投海殉国,宋朝灭亡。

之后,元军曾进攻过周边一些地区,如安南、占城、爪哇和日本等,其中以试图入侵日本的战争最为著名。

元朝于1274年和1281年两次入侵日本,但皆因内部不和、不习水战,以及遭遇台风等而遭致惨败。

(有学者认为:为忽必烈建造战舰的高丽人有意建造和设计质量极其低劣的船是导致忽必烈的蒙古舰队葬身鱼腹的主要原因)。

元灭宋后,统治阶层出现了以许衡为首的儒臣派与以阿合马为首的理财派官员之争。

由于元廷需要赏赐大量财宝予各封王,加上开支繁重,所以财政日渐紧张。

以汉人及汉化的蒙古人为主的儒臣派官员认为元朝应该节省经费、减免税收。

反之以色目人为主的理财派官员认为,南人藏有大量财物,应没收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

于是这个问题在元朝廷中没有停止。

元世祖信任色目官员阿合马,设立尚书省解决财政问题。

而儒臣则以受汉化更深的太子真金为核心形成一派,与阿合马抗衡。

结果阿合马被刺杀,而真金也于其后得病而死。

元世祖仍然先后任用汉人卢世荣、西藏人桑哥等理财派官员以之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

至元三十一年(1294)元世祖驾崩。

由于太子真金早死,帝位由各方争夺。

最后,群臣在真金的长子晋王甘麻剌及三子铁穆尔之间选择,由于铁穆尔受元世祖下赐皇太子宝及镇守和林。

故晋王甘麻剌退让,铁穆尔即位为元成宗。

元成宗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并下令停止对外战争,罢征日本、安南,专力整顿国内军政,减免江南部分赋税。

他执政末年还成功与长期敌对的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讲和,结束了西北的动乱局面。

元朝中期

大德十一年(1307),元成宗死,前太子真金之孙海山即位于元上都,是为元武宗。

并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约定兄终弟及,同时又约定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后,帝位复归武宗之子和世剌。

元武宗即位后,随即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对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种种称号。

他为了摆脱财政危机,下令重新设立尚书省,并印发至大银钞,结果导致至元钞大为贬值。

至大二年(1309),他与察合台汗国瓜分了窝阔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从此灭亡。

至大四年(1311),元仁宗即位,但违背前约,封和世剌为周王,令其出镇云南,而改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

元仁宗即位后,生母兴圣皇太后的重臣铁木迭儿为右丞相。

元仁宗取消了元武宗的经济措施,并将元武宗长子周王和世琜徙居云南,但和世琜在途中起兵前往西北游牧。

元仁元朝武士

宗把和世琜之弟图帖睦尔放逐至南方,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破坏了与元武宗相约先立和世琜继位,再传位硕德八剌等之约。

延祐二年(1315),元仁宗下令恢复科举制度,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大元的官方思想。

延祐七年(1320),元仁宗死,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

元英宗继承了其父元仁宗的以儒治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并于至治三年(1323)下令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

他还下令清除朝廷中铁木迭儿的势力,但随着清理的扩大,再加上朝廷中的蒙古保守势力对元英宗以儒治国的施政不满,导致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至治三年(1323)夏天趁格坚汗去上都避暑之机,在上都以南15公里一个名叫南坡的地方,刺杀了元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

元英宗被行刺后,镇守和林的晋王甘麻剌的长子,真金的长孙,也孙铁木儿率兵南下,杀掉行刺元英宗的叛臣后即位,是为元泰定帝。

元泰定帝即位后,封被元英宗放逐到海南岛的图帖睦尔为怀王,镇守建康。

泰定五年(1328),元泰定帝死。

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剌吉八为帝,而与此同时,元武宗的旧部重臣燕帖木儿与河南行省丞相伯颜则分别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时迎接周王和世剌与其弟图贴睦儿。

结果,图贴睦儿先至大都,在天历元年(1328)自立为帝,是为元天顺帝。

而和世剌抵达和林后,也宣布即位,是为和元文宗。

札牙笃汗表面上表示愿意退位,奉兄为帝,两人遂相会于上都之南,元明宗毒死西拉古图土后称帝。

元明宗重祚以后,大兴文治。

天历二年(1329)二月,札牙笃汗设立了奎章阁学士院,掌进讲经史之书,考察历代治乱。

又令所有勋贵大臣的子孙都要到奎章阁学习。

奎章阁下设艺文监,专门负责将儒家典籍译成蒙古文字,以及校勘。

同年下令编纂《元经世大典》,两年后修成,为元代一部重要的记述典章制度的巨著。

但元明宗在位期间,丞相燕帖木儿自恃有功,玩弄朝廷,导致大元朝政更加腐败。

元明宗于至顺四年(1333)去世后,为洗刷他毒死哥哥(元和西拉古图土)的罪行,遗诏立年仅七岁的和西拉古图土次子懿璘质班为帝,是为元宁宗。

但元宁宗仅在位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不久后燕帖木儿也去世。

元宁宗的长子妥欢贴睦尔被札牙笃汗皇后卜答失里从静江(广西桂林)召回并立为帝,是为元惠宗,又称元宣仁普孝皇帝。

元惠宗在位之初,右丞相伯颜的势力很大,把持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惠宗与伯颜的矛盾日益尖锐,后来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帮助下,元惠宗终于成功地废黜了伯颜,并控制了政局。

至正三年(1343),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元朝灭亡

大元后期,统治者变本加厉向人民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人民被压迫被掠夺更为严重。

在泰定二年(1325)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

大元统治阶级内部却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因此加速了大元灭亡的进程。

至正十年(1350),元政府下令变更钞法,铸造“至正通宝”钱,并大量发行新“中统元宝交钞”,但导致物价迅速上涨。

次年(1351),元惠宗派贾鲁治黄河,欲归故道,动用民夫十五万,士兵二万元朝攻城图

而官吏乘机敲诈勒索,造成不满。

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决定在5月率教众发动起事,但事泄,韩山童被捕杀,于是刘福通带韩山童之子韩林儿杀出重围,指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打出“复宋”旗号,以红巾为标志,其后郭子兴等人也纷纷加入。

彭和尚亦在湖北扶助徐寿辉起义。

至此揭开了大元灭亡的序幕。

元政府则派兵镇压各地红巾军,由丞相脱脱亲自督战攻徐州起义军芝麻李部,一度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率军围攻高邮起义军张士诚部,被朝中弹劾,功亏一篑。

至正十六年(1356)到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继承了病逝的郭子兴的地位,并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攻占了江南的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在北方察罕帖木儿(李察罕)和李思齐等元军将领则开始对北方红巾军展开反攻。

至正二十三年(1363),北方红巾军在安丰之役中败给新兴并降元的张士诚,刘福通战死,韩林儿南下投奔朱元璋,随后被杀。

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它南方起义军和南方大元势力后,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在中国的统治结束。

图干铁木耳北遁,明廷认为他顺天明命,给他上谥号为“顺帝”。

北迁的大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政权对峙,史称“北元”。

1370年,元惠宗在上都(今会宁)病逝。

明洪武元年(1368,元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徐达率军攻陷元大都(今北京),元惠宗北逃至上都,后逃到应昌,并多次组织反抗,失败后在应昌去世。

在明军的继续追击下,元廷逃离中原,最终来到漠北,与明军对峙。

明太祖第六次北征的结果影响巨大,乌萨哈汗脱古思帖木儿逃走后被其部将也速迭尔(阿里不哥后裔)缢杀。

从此以后,自忽必烈传下来的成吉思汗的嫡系黄金家族对元政权的控制开始崩溃,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自立。

洪武三十一年(1399),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的吉尔吉斯部首领鬼力赤,否认脱古思帖木儿之子额勒伯克的宗主权,将其打败并杀死,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

额勒伯克之子坤帖木儿继位后也于建文四年(1402)被鬼力赤杀死,大元去国号灭亡,改称鞑靼。

中央机构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领六部,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

中书省下有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尚书省,主要负责财政事务,不过时置时废。

枢密院: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地方机构

除河北、山东、山西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行省是由中央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派出机构。

行省下有道、路、府、州、县、社。

军事机构

宿卫军队,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

担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卫的军队是侍卫亲军。

三十余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隶属于枢密院。

镇戍军,负责镇守全国各地。

军队包括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

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

在封建制度里,贵族处于最高统治地位,当蒙古族侵占其他国家建立政权后,就出现了包括蒙古族贵族在内的多个民族贵族并立的情况,这产生了全国该由谁统治的问题。

元朝为维护蒙古贵元朝铠甲

族在全国的专制统治权,采用“民分四等”政策,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

综述

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

由于蒙古的势力扩展到了西亚地区,使得欧洲与大元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流更加迅速。

大元的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泛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

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大元是蒙古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政权,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比欧洲早了400多年(元末时因滥发纸币而造成通货膨胀)。

商业在大元也极度繁荣起来,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

推荐阅读
  • 日照好玩的地方和吃海鲜应该去哪听说日

    日照好玩的地方:万平口:"旅游来日照,必到万平口",已成为各地游客的共识。刘家湾赶海园:以赶海系列活动为主,集旅游、休闲、度假、民俗、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园。竹洞天: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城区西端的将帅沟毛竹…

    信息 2024-06-26
  • 什么是铸造

    铸造是指将室温中为液态,但不久后将要固态化的物质倒入特定形状的铸模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 被铸物质多半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沙、金属甚至陶瓷。 因应…

    信息 2024-06-26
  • 变形金刚中博派和狂派各有哪些人物

    博派:擎天柱,铁皮,大黄蜂,爵士,棘齿。狂派:威震天,红蜘蛛,眩晕,吵闹,萨克,碎骨魔,路障,迷乱。…

    信息 2024-06-26
  • 一平方毫米的铜线能过多少安的电流

    1平方毫米的铜线在不同电流下通过的安培数不同。最大是18A:(1)60A以下,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6A;(2)60~100A,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5A;(3)100A以上,选1平方毫米的铜线,安全载流量是2.5A 。…

    信息 2024-06-2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有规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

    信息 2024-06-26